观影汇
首页
1元抢票
电影红包
电影周边
直播
电影新闻
影评
行业新闻
来源:观影汇作者:时间:2019-06-25 08:27:27
  观影汇网站报道 www.guanyinghui.cn 故事发生在97年的湖南,是一个关于追求和幻灭的故事。

  1.燕子的梦

\

  燕子说她想去香港,但是其实她并不是真的爱香港,香港只是一个用来逃离现实的乌托邦,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乌托邦的美好,怎么样才能忍受现实的惨淡呢?在她的内心深处也知道这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奢望,所以她其实也还随遇而安,那个时候的女人没有如今那么独立,所以她心里大概想的是,找一个爱我的可靠的男人相伴终生,摆脱过去的生活,就足够了,未来不管是开发廊还是小超市,这些都无所谓了。但对一个非正当职业的女人,在中国的大环境下,一辈子被钉在耻辱柱上,忍受一生的嘲讽和羞辱,这样的生活才是常态,又怎么敢理直气壮的要求什么呢。所以无论她如何在余国伟面前表现得云淡风轻,内心里还是有着深切的自卑和不安。

  在这种背景下,当余国伟决定帮她包一个发廊的时候,她的生命被照亮了。从这天起,她可以脱掉高跟靴子和网袜,和过去告别,开始新的生活了。过去的她就像浮萍,但是现在这个浮萍有了依靠,对于过去的她来说,未来原本是麻木的无穷煎熬,但是现在她可以希望什么了。

  我觉得恋爱的女人是最美的生物,她们喜欢沉溺于幻想,喜欢臭美,撒娇、有恃无恐,喜欢规划着要养几条狗几只猫,开始讨论要男孩还是女孩,因为她单纯啊,所以只要有了家,就有勇气YY各种美好生活了,即使她的另一半也只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她单纯啊,所以太好骗,只要给出承诺,她就照单全收了。恋爱中的女人是最美的,但是这种美又很脆弱。人即使再成熟,也有完全交出自己而不设防的时候,但是男人啊,总是该复杂的时候单纯,该单纯的时候复杂。

  最后一根稻草,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的时候是同一根。我把全部的生命和未来系在你一个人身上,如果你抛弃了我,我又怎么活得下去呢?但是你不会这么做的,你会保护我的,对吧?

  舞女的故事最能打动人心,因为她们生活于黑暗与残忍的泥沼之中,却能把那些丑陋的东西变成诗,虽然这诗的代价很大。

  2.余国伟的梦

\

  余国伟又何尝不是浮萍呢?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之下,每个人都在寻求自己的容身之所,寻求存在的合法性。

  虽然有好多人将这部电影和《白日焰火》,或者《杀人回忆》对比,但是看完电影之后,就知道这个故事的内核并不是追凶,甚至凶手究竟是谁都不重要,追凶只是故事的外壳,故事实际上探讨的是小人物在巨大的时代洪流下的遭际,还有人的追求如何被命运捉弄而走上不归路。

  余国伟心心念念的其实并不是将犯人绳之以法,而是想取得从国企保卫科上调公安局的一个特例,而追求上调的背后是体制的巨大魔力。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体制是很多人的执念所在,而体制的真正吸引力远远不是衣食住行的经济方面,而是一种更深刻的东西。导演有一个细节做的非常加分,就是那个杀妻案案发现场的半墙的奖状。奖状、表扬、军功章可能是过去好几代人的情结,这是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的社会身份的重要精神寄托。比如,《求求你表扬我》中悲剧的诱因就是一个小小的表扬稿,对于主人公生命垂危的父亲来说,儿子的表扬稿是关乎他是否死不瞑目的生命中的最后一件大事,可见得到体制认可这件事究竟是多么重要。对于20世纪末的很多人来说,体制甚至是人生中第一重要的东西,在计划经济的惯性之下,人如果不投身于时代洪流之中找自己的位置,就像无家可归一样,甚至二十年后的现在,公务员这个称谓,依然吸引着无数人前赴后继,即使无数人掉下深渊,即使头破血流,也依然执着地追求,这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人物和体制之间的虐恋。

\

  以保卫科科长的身份获得劳模的称号,这是一个莫大的荣誉,当余国伟站在领奖台讲话的时候,在纷飞的飘絮中,在欢呼和掌声中,他看到了远大前程,内心的欲望像火焰一样喷薄而出,那一瞬间他仿佛已经站在世界的中心,于是,他大声向全世界呐喊:“我余国伟,一定会活出自己的精彩!”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即使带着少许的揶揄,但在此刻的他看来也是对他的加冕。从这一天起,余国伟和体制之间的虐恋就拉开了帷幕。而97年的这一起连环奸杀案,就是余国伟上调公安的敲门砖。

  余国伟是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缩影吗?是也不是。是的地方在于,余国伟的一言一行总能留下小人物的印记,比如递打火机的动作的熟练,用自嘲缓解尴尬的卑微,车陷入泥坑的时候马上跑下去推车的麻利,被人家吹捧的时候掩饰不了的洋洋自得,这是悲苦的生活留下的烙印。而不是的地方在于,大部分小人物活得其实不像余国伟,比如贾樟柯电影中主角之外的那些小人物的群像,大多都是面无表情的麻木看客,漠然地面对着自己人生的惨淡,也对他人的悲喜冷眼旁观,这些人都不悲不喜的活着,虽然看起来令人憋闷,但他们都不是悲剧的主角。而余国伟作为一个小人物,他鲜明地、富有生命力地活着,虽然免不了被人瞧不起,但是心中和眼睛里有灭不了的不甘和野心。这样的人才能在一次次打击中不断重新燃起希望,然后再不断地被命运捉弄而不断落空,于是悲剧就这样写成了。

  或许他最初协助调查连环奸杀案只是心存侥幸想要碰个死耗子,但是命运却在关键节点上推了他一把又一把,最终把他推向无底深渊。

  第一次是劳模的获奖,那是他的光荣时刻,体制仿佛已经在他不远的前方了。

  第二次是酒席中听到兄弟们讲的隔壁厂保安队上调公安局的现实案例。

  第三次是在最后一位死者的案发现场,他屁颠屁颠地跑过来给小警察点烟,但是却被小警察当头棒喝:“以后记着自己是谁,别没大没小的“,我叫你余神探是他妈揶揄你,我说话你还打岔,显得你能呗?还很我们队长攀关系,你还真把自己当公安了?这个屈辱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原本这个体制的理想绝不是生死攸关,但是现在你在上面吐了口痰,那我一定要顶着这口痰证明给你看我能做的到。

  第四次就是雨夜追凶和徒弟的死,在那个命运的岔路口上,往前,是弃受伤的徒弟于不顾,但是却有可能追上凶手,收获远大前程,而如果往回走救起徒弟,可能就再没有机会抓住凶手了,但那个时候的他已然被鬼怪附身了。他追上了凶犯,和凶犯扭打,拽掉了他的一只鞋,这一段像极了他的人生,在追逐理想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个抉择,一次次面临考验,结果越陷越深,走到一个节点然后发现已经没有回头路了,而最造化弄人的是他最终还是让凶犯跑了,而且并没有看到凶犯的面貌,但徒弟却因为救治不及时而死,这也启示了他的命运:即使你曾经数次与成功触手可及,但是到头来一切还是徒劳。这个时候的余国伟已然失去了理智,追凶成了他狂热的魔障:我一定要找到一个万无一失的方法引你出来,为此,我不会再计较其他什么了。

\

  第五次是失业,余国伟成了多余的人。97年的下岗潮就是那场百年一遇的暴雪,这绝不仅仅是国企改制和失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体制背后的整个价值体系的转向,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转变。在这转变的浪潮中,自然有跃跃欲试的投机者,还有走在时代前列的先知先觉者,但更多的普通人焦虑,茫然,痛苦,不知道未来在何方。工厂的大门上了锁,留下了一片黑压压的人群,从今天起,他们被时代抛弃了,各谋生路,自求多福。这群人里也包括余国伟,几周之前他还站在讲台上接受千百人的掌声,还在享受着同事们的恭维和马屁,还在梦想着远大前程,但如今物是人非,已然一无所有。未来现在只系于一线了,破案成了他唯一的稻草。燕子你帮我最后一次吧,相信我,这次我可以保护你的。

\

  最后一次转折的主人公是燕子。《暴雪将至》的氛围塑造的极为出色,那场百年一遇的暴雪将至但未至,但雨水不断,气氛总是潮湿,压抑,沉闷,阴冷,让人喘不过气。而燕子是整部片子中唯一的亮色,没有她这电影就成了黑白电影了。但是唯一的阳光最终还是熄灭了,以一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方式。燕子死掉了,余国伟的最后一点点光熄灭了,在你死去的那一瞬间我终于明白了我对你的爱,但如今已然无法挽回了,只剩下得不到救赎的孽障和一地鸡毛的徒劳,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向黑暗。所以,是时候该为这些荒谬的过往写上一个句号了。于是,他提起电棍,走向那个黑暗的仓房……

\

3.幻灭

  我对政治变迁没什么兴趣,但如果把焦点聚焦在人的身上,那么这部电影讲的其实是幻灭。我很喜欢《龙族》里的一句话,或许是不知梦的缘故,流离之人追逐泡影。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梦,体制,理想,爱情,我们趋之若鹜,踌躇满志,以为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但是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这就是幻灭。

  十年后出狱的余国伟回到了旧厂的礼堂,和那里的看门老头提起了他曾在讲台上面对着千百人领奖,但是老头却说保卫科从未得过劳模,那一刻,他眼神中的最后一点点光彩黯淡下来,原来,我所珍视的荣耀早已不值一提,连最后一点价值都无法证明了。画面一转,余国伟站在空旷的地上,在爆破声中,旧厂区轰然倒塌,即将建立于此地的是商业和住宿区,过去的最后一点痕迹,也被抹去了。难道过去的一切都是梦吗?都是幻想吗?

  那个凶手呢?他究竟是谁?那个奸杀了四个女人的杀人犯,我追逐着你,为此害死了徒弟,害死了燕子,双手沾上了洗不干净的血,所以你究竟是谁?答案由一个卡车司机揭晓了:十年前我疲劳驾驶撞死了一个人,留下的血迹证明他是当年连环杀人案的凶手,但是这个人因为没人认领尸体,所以死后十天就火花了,而且没有留下照片。凶手是谁,成为了永远不可解决的迷。这就是幻灭啊。所以我的这一生,追逐的究竟是什么呢...

\

  余国伟决定去一座新的城市重启生活,于是他坐上了长途公交车。而在他刚要出发的这一瞬间,暴雪到来。十年前的大雪到来的时候,他已经进监狱了,但十年后,大雪再次降临。司机打不起火,刚刚要重新出发的余国伟再次困在了雪中。

  如果没有那道光,我本可以承受黑暗的,但是最残酷的是你给了我又丢掉,丢完了又给我,结果梦一次次的幻灭,命运这个东西真的是残酷得离谱。

观影汇